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105歲瓊崖縱隊女交通員陳玉蘭膽大心細、機智頑強——

“我負責的兩條交通線始終沒有暴露”(時空對話)

本報記者 孫海天

2025年08月22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圖為陳玉蘭近照。
  本報記者 孫海天攝

  海南省海口市工人文化宮宿舍區一間簡朴的老屋內,105歲的陳玉蘭坐在沙發上,櫃子上擺著“光榮在黨50年”“解放海南五十周年紀念章”“瓊崖縱隊老戰士”等紀念章和榮譽証書。當記者問起抗戰往事,她緩緩卷起左腿的褲管,一道十幾厘米長的傷疤赫然在目。“這是當年送情報時留下的。”老人的聲音不大,但很堅定,“那次差點送了命,但我不后悔,不怕犧牲。”

  交通員的工作有多危險?

  “走路可能踩到地雷,有時大喘氣都會暴露行蹤”

  “我家裡很多人都死於戰爭,這仇恨的種子,埋在了我心裡。”陳玉蘭說,“我參加革命,就是要給親人們報仇。”1939年,在海南文昌南陽鄉,陳玉蘭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交通員。

  在敵后當交通員,陳玉蘭常與危險相伴。她負責的交通線,一出南陽鄉就是敵佔區,沿途崗哨林立、河道密布。“出發送信、引帶同志,都在夜裡進行。四周漆黑一片,只能靠月光和星光辨認方向。”陳玉蘭說,“走路可能踩到地雷,有時大喘氣都會暴露行蹤。”

  “做地下交通員,我摸索出了5條線路。”老人伸出手指,細數起來,“帶大部隊走開闊大路,速度快,但必須抓緊走﹔帶重要人員要走最安全的秘密小路,哪怕多花幾倍時間,也要確保萬無一失﹔帶一般同志走平時常走的路,方便接頭﹔自己送錢物有專門的線路,輕裝上陣,靈活機動﹔還有一條是緊急情況下備用的,那是真正的生死線。”

  陳玉蘭不僅熟記地形,更學會了傾聽各種“聲音”。有一次,她護送一位重要干部前往瓊山白石溪。出發前,她像往常一樣仔細規劃了最隱蔽的路線。但在半路上,她突然聞到空氣中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煙草味,這是當地農民不抽的旱煙味道。她立刻警覺起來,拉著干部蹲在溝裡,保持安靜。果然,沒過多久,一隊日偽軍巡邏隊就從她們原計劃要走的小路上經過。正是這種超乎常人的警覺,讓她和同志們多次安全完成任務。

  “夜裡走路,要邊走邊留心,注意有沒有糞便、香煙等氣味,那是敵人埋伏的信號。”回憶起自己曾經的工作,陳玉蘭說,“為什麼鳥會突然飛起來,為什麼動物在叫,這些細微的跡象,都能幫助我們判斷敵情。我負責的兩條交通線始終沒有暴露,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遭遇洪水沖走錢款,你怎麼做的?

  “鄉親們捐這些錢不容易,我就不顧一切鑽到水裡,一遍又一遍地摸”

  1942年,日軍對南陽鄉進行瘋狂“掃蕩”,開展“大清剿”、大屠殺。當時南陽鄉被殺害的烈士有300多人,群眾2000多人,18個村庄被夷為平地,南陽鄉政府因此轉移。

  陳玉蘭此前送情報時被樹枝刺傷,無法跟隨組織撤離。組織便將她安置在山裡一處隱蔽的茅棚養傷,一位名叫黃雲發的村民每日冒著生命危險送飯照料。“沒有藥,傷口就那麼爛著。”她用草藥清洗傷口,再用破布包裹,強忍著劇痛,硬生生挺了過來。

  另一次死裡逃生,是為了護送鄉親們的抗日捐款。當時,瓊崖縱隊物資極度匱乏,黨組織在群眾中秘密發動募捐,鄉親們省吃儉用,湊出了一筆寶貴的錢款。組織上信任陳玉蘭,將護送這筆款項的任務交給了她。那天深夜,陳玉蘭途經白石溪,恰逢山洪暴發。走到一半時,腳下簡陋的小竹橋被洪水沖斷,連人帶錢一同落入湍急的河水中。

  陳玉蘭先游上了岸。“天快亮了,敵人就要出來,急得我不知如何是好。”陳玉蘭回憶,“鄉親們捐這些錢不容易,我就不顧一切鑽到水裡,一遍又一遍地摸。”洪水中,她一次次被急流沖倒,幾次差點溺亡。但她用盡力氣抓住河邊的樹和草,最終將錢分文不少地找了回來。

  “一開始,我加入革命是為了給親人們報仇。”陳玉蘭再次說起她的初心,“后來我明白了,隻有打敗日本鬼子,建立一個新中國,我們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怎麼應對日軍的佔領?

  “破壞敵人水源,讓他們喝不到干淨水,吃不上安穩飯”

  “我們武器差,但我們有自己的辦法。”陳玉蘭回憶道。在缺少重武器的情況下,游擊隊就地取材,創造出許多讓日軍聞風喪膽的簡易武器:將粗大堅硬的荔枝樹干掏空,制成土炮,裝填火藥、鐵砂和鐵片,這便是“荔枝炮”﹔從箭毒木上刮取毒汁,涂在武器上使用。

  南陽鄉是著名的抗日模范鄉,群眾用“堅壁清野”的戰術讓日軍不得安寧。陳玉蘭與游擊隊員一起採集當地有毒的植物藤,在夜色的掩護下,將這些搗爛的植物投到日軍佔用的水井或溪溝裡。陳玉蘭說:“破壞敵人水源,讓他們喝不到干淨水,吃不上安穩飯。”駐扎當地的日軍疾病流行、士氣低落,被攪得日夜不寧,最終被迫撤離了南陽鄉。

  陳玉蘭的丈夫林洪存也是一位驍勇善戰的瓊崖縱隊指戰員。由於聚少離多,兩人只能靠書信寄托思念。1948年后,林洪存隨部隊轉戰各地,音訊全無。1950年海南解放,在軍區召開的慶功大會上,林洪存被授予“特別功臣”稱號。陳玉蘭才知道,他還活著。慶功大會后,林洪存找到了陳玉蘭,將她帶到部隊,兩人正式成婚。

  “瓊崖縱隊領導人馮白駒和庄田都曾經在我們家住過。”陳玉蘭自豪地說。不久前,她讓兒女將當年革命先輩使用過的桌、床、碗等珍貴文物無償捐贈給了海南省史志館。陳玉蘭的女兒告訴記者:“我們決不會忘記先輩們用鮮血書寫的歷史。”

  

  制圖: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2日 08 版)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