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構建了有效的創新體系(國際論壇·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帕迪·科斯格雷夫

2025年11月12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去中國看看吧,在那裡,幾乎每個技術領域都在突破創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進展的奧秘,在於其構建了一套有效的創新體系

  

  不久前,我走訪了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中國城市,探訪了百度、騰訊、比亞迪、阿裡巴巴、宇樹科技等知名企業。見証了全世界先進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讓我更堅信自己此前的判斷:在全球科技變革浪潮中,中國技術崛起的大趨勢正日益明顯。

  我2019年到訪中國時,街上還沒有那麼多新能源汽車。當時,我站在小鵬汽車規模尚不大的工廠裡,感到一切都充滿未知,內心不禁發出疑問:這個品牌能否站穩腳跟?而如今,這家企業已與德國大眾集團展開合作。無論在北京三環早高峰的車流中,還是在深圳南山的寫字樓下,比亞迪、問界、小米等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隨處可見,已融入城市交通的脈搏中。

  我常說,去中國看看吧,在那裡,幾乎每個技術領域都在突破創新。要了解未來技術發展,無論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電動汽車還是電池技術,都應該去中國深入探索,或研究中國的科技進展。不可否認,中國是一股影響未來的強大力量。

  西方輿論在對華認知上存在很大偏差,低估了中國的創新能力。7年前,我曾告訴西方媒體,中國將在未來引領人工智能發展。當時,相信這個預言的人並不多,因為當時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尚未進入國際視野。但我注意到,中國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如今,在自然指數2025科研領導者榜單中,有8家中國機構躋身全球前十。中國在多個研究領域的高被引論文數量,與美國相當或者處於領先。再看專利數量,2010年,中國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專利數量落后於歐美﹔今天,全球人工智能領域60%的專利來自中國。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進展的奧秘,在於其構建了一套有效的創新體系。過去幾十年,西方國家改變了原有的創新理念,過度追求短期利潤。相比之下,中國著眼10年、30年甚至50年的長遠目標,政府與企業構建起協同發展模式,公共部門積極引導並支持技術進步,私營部門將科研成果快速商業化,展現出了強大的優勢。

  世界各國理應相互學習。過去幾十年,中國研究學習了西方在科技研發方面的經驗,並以開放姿態面向世界,而在同中國交往時,西方卻未能展現足夠的開放姿態。西方需要正視現實,向中國學習,特別是在構建創新體系方面。一些歐美國家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很多關鍵領域的優勢正在被追趕甚至被超越。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回應不是接受競爭,而是施加限制,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名實施技術封鎖,對中國企業進行遏制打壓。這種行為或許可以保持短期的利潤,但長期看注定是徒勞的。這種做法也讓中國意識到,必須補齊自身短板,建立起更強大、更自主的供應鏈。展望未來,不論是出口管制、關稅還是技術禁令,都難以阻擋中國的發展。

  (作者為“全球網絡峰會”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愛爾蘭創新企業家)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2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