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江蘇省宜興市周鐵鎮黨委書記 陳忠強
2025年11月12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漕橋河沿河風景。 |
如果你來江蘇省宜興市周鐵鎮的漕橋河散步,不僅能看到水清岸綠的河道風光,還會發現知名文旅項目和飲用水企業也搬到了岸邊,成為這條綠色項鏈中的一顆顆珍珠。許多市民和游客,都將沿河綠道當成網紅打卡地,在天氣好的周末或傍晚到河邊漫步。
在長江與太湖之間,有條100多公裡長的新孟河,流經鎮江丹陽、常州武進、無錫宜興的多個鄉鎮,自北向南匯入太湖。在周鐵鎮的最后一段,就是漕橋河。
在我小時候,漕橋河的水很清澈。游動的魚蝦、岸邊的細石、淺灘的螺螄,組成了我對家門前的這條河的最初印象。大學畢業后,我回鎮裡工作,那時候,岸邊的化工廠一家接一家冒出來,沒過幾年,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已有數百家。我也眼看著漕橋河發生了變化——河水一天天變黑,風一吹,能聞到一股刺鼻臭味,水質成了劣Ⅴ類。鄉親們以前淘米洗菜都用河水,后來洗拖把都嫌臟。
在太湖治理中,漕橋河因地處下游、水系復雜,被認為是全省污染最嚴重、治理最困難的入湖河流。上游來水、工業排放、生活污水、農業污染,是影響水質的四大因素。
2007年,鎮裡開始治理家門口的這條河,我作為副鎮長負責相關工作。從副鎮長、鎮長,到2017年成為鎮黨委書記,再到今天,我一直在治理的第一線。
我們通過系統生態清淤,抽干黑水、挖出淤泥,再種下水草,調節生態系統。同時,得益於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長江清水沿著這條水道進入太湖,水流更豐、流速更快,提升了水體自身的清潔能力。
緊接著,我們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鋪設污水管網,將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集中收集處理,完成1.3萬戶農戶生活污水、300多家企業生產污水納管。
18年的持續努力,讓漕橋河的水質有了根本性好轉:從劣Ⅴ類穩定在Ⅱ類。曾經的黑臭河變成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模樣,成為居民和游客向往的打卡地。
更令人高興的是,隨著水質好轉,一批綠色低碳新產業在漕橋河邊扎下了根。2022年,怡寶公司的生產基地落戶,一年后二期擴產,各類產品產能達2億箱﹔2023年,文旅項目大拈花灣項目一期開放,完全建成后預計將帶來每年超500萬人次的游客量,累計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
這些產業,不僅裝點了河岸的風景,更扮靚和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漕橋河邊的老百姓,就業有了保障、發展有了奔頭,生活更加安居樂業。
(本報記者姚雪青採訪整理)
【記者感言】
從劣Ⅴ類水到穩定在Ⅱ類水,漕橋河的變遷,折射出太湖治理向縱深發展的系統思維:系統治水,源頭治理,產業轉型……這條河曾經走過“彎路”,但如今交出了綠色答卷。
從沿河居民到鎮上的招商代表,再到分管環保的副鎮長、鎮黨委書記,陳忠強是這條河變化的見証者、親歷者,也是改造者、受益者。既要生態美又要產業強,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在這背后,離不開統籌發展的智慧,以及久久為功的決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2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