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法治更好守護網絡營商環境

劉 靜

2025年11月12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合規產品因被虛構“質量問題”而滯銷,正常經營主體遭遇付費刪帖勒索……一些涉企網絡“黑嘴”扭曲真實信息,設下陷阱,影響企業正常經營。今年以來,中央網信辦開展專項行動,整治涉企網絡“黑嘴”與算法典型問題,彰顯守護良好網絡生態、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

  涉企網絡“黑嘴”的本質,是披著輿論監督外衣的違法牟利行為,其運作甚至形成“產業閉環”。上游“內容工廠”專職造假,中游“傳播矩陣”擴大聲勢,下游“變現環節”直接索財……這些行為突破了法律紅線,必須堅決遏制。

  “黑嘴”亂象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獲利高。一台電腦、幾個賬號就能造謠,復制粘貼即可傳播﹔即便被查,往往只是賬號封禁或小額罰款。其網絡特性也增加了監管難度:一些“黑嘴”用境外服務器注冊,監管鎖定線索時,賬號已注銷、資金已轉移,難以追蹤。這類亂象不僅危害企業,也會損害社會信用環境,擾亂市場秩序,決不能姑息。

  面對“黑嘴”,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當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已較為成熟。民法典明確企業名譽權受保護,刑法劃定“高壓線”,行政法規進一步完善、細化了相關規定。

  也要看到,一些新問題有待破解。比如,AI生成讓“黑嘴”能偽造“企業負責人承認造假”之類的視頻,現有法律對其認定標准、舉証責任不明確,企業在証明視頻是偽造時面臨重重困難﹔一些平台以用戶生成內容為由,對虛假信息隻做形式審核,相關法規對審核義務程度缺乏清晰指引,責任追究容易陷入扯皮。化解新問題、應對新挑戰,亟待在當前整治成果基礎上形成依法治理的長效機制。

  一方面,企業需要提高法治素養和防范意識,遇到“黑嘴”,應依照規范程序快速反應,避免相關証據滅失、損失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要推進全鏈條治理,形成網信部門監測移送線索、公安偵查追贓、市場監管部門查處不正當競爭、司法機關依法審理裁定的治理合力。同時,還要升級技術監管,善用大數據分析“黑嘴”賬號特征、IP軌跡,開發虛假信息識別系統,推動平台建立“企業白名單”,在核實后強化正面信息推薦,對沖“黑嘴”影響。

  良好網絡生態已經成為優質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好法治手段、明確平台責任、加快完善機制,保障廣大企業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讓企業心無旁騖投入生產經營,才能更好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護航、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法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2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