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安徽宿州埇橋區加大政策引導與資源整合——

科技賦能,大豆賣上好價錢

本報記者 李俊杰

2025年11月12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篩選、研磨、萃取、滅菌、封裝……大豆原料歷經多道精細加工環節,制成一罐罐蛋白含量豐富的鮮醇豆乳,經包裝后即將發往全國市場。

  “以前合作社種大豆,只能按斤賣原料,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大,農民收入不穩定。現在不一樣了,大豆經過深加工,變成了高端健康食品,價格增長不少。”博之源公司董事長、宿州市意利達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素蘭說。

  4年前,埇橋區雖坐擁優質大豆資源,卻面臨“種植強、加工弱”的情況。韓素蘭領辦的意利達合作社,彼時主要從事大豆種植,即便擁有高蛋白等品種優勢,也存在著“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問題。“大豆豐收了,卻常因收購價走低導致收益不穩定,好豆子賣不出好價錢。”韓素蘭說。

  為破解這一困境,埇橋區農業農村局、大澤鄉鎮政府提出“以一產為基礎、二產為突破、三產為延伸”的產業發展思路,推動大豆產業從“賣原料”向“賣產品”“創品牌”轉型。在政府引導與支持下,當地農業主體加速升級,依托意利達合作社的博之源公司成立,開啟產業升級之路。

  為推動大豆產業邁向中高端,埇橋區從技術、規模、標准三方面展開探索:在技術層面,依托博之源公司搭建專業研發團隊,邀請豆制品行業和高校食品加工工程專家參與,從工藝革新到產品研發全程把關,成功應用熟漿工藝、超微萃取等技術,解決傳統豆制品保鮮難、運輸范圍窄的問題﹔在規模與標准層面,打造現代化生產基地,標准化廠房與國際先進數字化智能設備相輔相成,實現從大豆清洗到成品包裝的全程封閉無污染生產,保障產品品質穩定。

  依托科技賦能與優質原料優勢,埇橋大豆深加工產品矩陣不斷豐富,豆乳、豆干、豆腐絲等系列產品陸續推出。如今通過線下直營店與線上電商平台聯動,品牌越叫越響,訂單覆蓋超市、餐飲店等多個渠道。

  產業升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在種植環節,企業通過“合作社+企業”模式托管10萬畝土地,以“訂單種植”引導農戶開展標准化種植,統一提供種子與技術指導,並以高於市場價的保底價收購,從源頭穩定收益﹔在加工環節,大豆深加工基地帶動周邊200余名村民就業,拓寬了就業增收渠道……

  埇橋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將繼續發揮政策引導與資源整合作用,讓“埇橋大豆”真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張名片。未來,隨著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埇橋大豆產業將釋放更強動能,推動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

  (夏冕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2日 10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